台灣插畫家Julia Yellow,大學時便因Illustration West金獎嶄露頭角,固定供稿給紐約時報,至今六年,目前客戶群遍及義大利、比利時、黎巴嫩和台灣。並於2014年被美國PRINT雜誌選為年度新銳插畫家TOP20。
留學美國畢業時,她代表畢業生上台致謝詞。雖然大學時期成就亮眼,但她的求學路並不順遂,曾在國中一年級時輟學。
Julia的的數學能力特別差,因為與她相差六歲的姊姊,總是第一名,父母拿獎學金留學美國,回台後父親任職中央研究院,全家住在中研院宿舍,鄰居小孩多是成績優異好學生,顯得她格格不入。這使她幼稚園到小學四年級時,經常做噩夢而哭醒。
母親確認Julia有學習障礙後,便把她送到體制外的種籽親子實驗小學。但Julia對數學的恐懼還在,不願上課,曾經把老師都鬧哭了,得到「鬼見愁」的封號,四年級時一度中斷數學教育,直到六年級才重新拾起。
畢業後,回到常規國中就讀,青春期的荷爾蒙變化,讓她對同學間你來我往的酸言酸語適應不良,常處於情緒崩盤狀態,經過學校都會害怕,沒念完國一就輟學了。
Julia那時非常著迷日本漫畫,也很喜歡畫漫畫,想去日本大學讀漫畫系,因此在一間入學門檻很低的高職,就讀應用外語科日文組。高二那年,學校把她和一些普通班同學分到升學班,班上師生看不起她們,Julia不服氣,開始努力自修日文,成為當年全校唯一通過日本交流協會二級日本語能力試驗的學生,從此自信大為提升。
之後進入一所外語學院,繼續修讀日文。但大一程度的日文對她來說,太過簡單,畢業的標準是她早已達到的二級日語能力。於是她再度休學,留學美國。當她進入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插畫系時,已近22歲,足足比別人晚三年。
大學三年級時,她參加老師主辦的「紐約行」活動,參訪各種展覽和雜誌社,也向紐約時報的藝術指導取經。紐時的藝術指導便有了給學生機會的念頭,原本向另一個學生邀稿,但他沒答應,機會便落到已有得獎經歷的Julia身上。雖怕不能勝任,她仍硬著頭皮答應。熬夜交出九張彩色草稿。紐時藝術指導欣賞她敬業的態度,此後,她就定期供稿給紐約時報,也打開在美國接案的大門。Julia也以「焯両黃」為筆名,為一些中文刊物畫插畫。
原文來自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53560
美國留學,美國社區大學,留學美國
|